业绩续增长 电商业务出色

美国7月零售销售数字,同比减1.1%,降幅远大于预期0.3%,或是新冠肺炎疫情卷土重来下经济复苏放缓迹象。美股三大指数即跌,纳斯达克指数曾跌逾1.6%。另适逢业绩期,投资者更关注公司近期营运情况,东南亚「小腾讯」Sea(SE.US)周二公布第二季业绩,成绩大超预期,市场大跌下股价依然「硬净」。 从基本面角度分析,营收达22.8亿美元,升约160%,值得留意是由去年第三季开始每季同比增速持续加快,因数字娱乐业务增速较显著,当中Free Fire依旧是拉美、东南亚、印度地区最赚钱的移动端游戏,近两季进军美国,并从流水方面成功取代PUBG排名第一。每季付费用户达9,220万,升85%,增速远超每季活跃用户45%(7.25亿),付费比率创新高达到12.7%,因用户游戏内购次数提升。另电商业务相对与市场较为一致,投资者比较关注电商业务是其利润问题,其中一个亮点是马来西亚SHOPEE业务EBITDA首次扭亏为盈,经调整EBITDA亏损率亦陆续收窄。两大业务的强劲表现亦令管理层上调今年全年数字娱乐及电商收入预测4%至5%。   作者为鹏格斯资产管理首席投资总监、证监会持牌人士、C基金—中国股票基金经理。C基金现时持有SEA LIMITED的股票的长/短仓。以上纯为个人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

别人恐惧时贪婪!美团新业务续拓展

美团(3690)周一尾盘插水7%,因MSCI指数调整,成分股权重发生变动,导致被动型资金流出。随后美团发布第三季业绩,普遍胜大行预期,但可惜天意弄人,股价其后累跌逾10%。笔者认为现时一众新经济股正经历低潮期,加上受外围配股热潮导致股价一路受压。 从基本面分析,外卖业务经营指标做得较出色,上季总交易规模和每日订单量达1,512亿元人民币和3,400万单,创新高。连大行最关心的每单经营利润(EBIT/Order)达0.24元人民币,按年升74%,胜预期。管理层认为新业务是未来两年重点发展策略,当中「美团闪购」每日交易量飙80%,药物销售涨2倍;另外,管理层亦投放更多资源在小区团购,始终网上生鲜渗透率仍不足10%,加上刚需大及复购率高的特色,令不少电商巨头(滴滴、拼多多、京东(9618))亦参与其中。主打小区团购的「美团优选」扩张速度快得惊人,覆盖范围年底料涉1,000个城市,比其他电商发展速度更快。业绩后股价反应令笔者感到意外,但基于其基本面仍然优秀,小区团购的想象空间较大,笔者少有地尝试「捞底」操作。   作者为鹏格斯资产管理首席投资总监、证监会持牌人士、C基金—中国股票基金经理。C基金现时持有美团点评股票的长/短仓。以上纯为个人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

免税店政策助顺丰增长

环球新冠肺炎疫情第二波的风险,导致旅游业复苏要无了期的等待,无法乘坐飞机到国外旅游购物,就只能于疫情稍为好转时,逼着留在本土消费,变相利好本土经济。近日海南岛免税店的政策出台超市场预期,免税店的长远发展将减少消费者未来飞往欧洲等地购物的意欲,加上疫情的影响,消费习惯正持续改变,网上购物的人会愈来愈多。 顺丰快递因独特自营模式在疫情中跑出,藉高质量速递服务,或在这个消费意欲回流国内的趋势中得益。过往到欧洲购物的,相信都为了以较便宜价格购买高档次产品,如皮包、美容用品等。现在多了本地免税店,将更多人选择以速递形式到付,造就速递龙头顺丰额外收入增长。虽然顺丰的自营模式扩张速度,比内地同行专营模式慢,但从最近618电商节强劲的销售增长可见,内地网上购物的渗透率将持续上升,这趋势有利顺丰于去年部署的电商特惠邮件业务。顺丰高投入的自营模式,让公司有本钱利用规模效应扩展业务,同时品牌的质素令速递业务在客户端仍有话事权,顺丰广泛的服务对未来长远的行业竞争有一定保障。   作者李浩德 为鹏格斯资产管理首席投资总监、证监会持牌人士、C基金—中国股票基金经理。 C基金现时持有顺丰快递的长/短仓。以上纯为个人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

内地电商疫境求存

新冠肺炎全球大爆发,中国虽然是爆发起点,但近日疫情控制方面似乎已取得阶段式成功,暂时第二波大爆发未有出现,内地多地已开始复工复课。在疫情初期,尽管电子商贸行业生意严重受阻,物流系统暂停、供应链中断,并出现劳动力不足及低购物意欲等,内地网上零售销售额在1至2月期间仍有3%同比增长,显示需求比其他行业较稳定。乘着内地疫情好转至暂时受控阶段,疫情加速网上购物及企业数字化渗透,该行业整体3月出现高速复苏,网上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更升逾一成。 现时内地电商三大龙头为阿里巴巴(9988)、京东(JD.US)及拼多多(PDD.US),众公司今年至今股价表现分别是-1%、+30% 及 +17%,可见行业在疫情中的稳定性亦在股价上反映。内地近年中产阶级已随着人均GDP高速增长,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中产阶级群体,并带动了内地消费持续增长,而消费升级已成大趋势。除了巨大的零售市场机遇,传统企业亦因为数字化转型而面临挑战,现时传统零售商在线、线下业务并非完全数字化,因此零售业还有空间体现更佳的运营模式。 阿里业务广可憧憬 阿里巴巴是三大巨头中之霸,以去年的总电子零售销售额计算,阿里占市场份额逾五成,京东及拼多多则占约17%及7%。阿里比其余两大竞争对手的业务涉及范围更广,公司市值比腾讯(0700)更大,有约44,000亿港元。淘宝及天猫近年的成交总额(GMV)以高速增长,近3年平均每年增长逾两成。其主打产品为服装、快速消费品(FMCG),FMCG的市场渗透率仍偏低,发展空间相对其他产品类别大。 除了核心的零售业务天猫、淘宝外,阿里巴巴还有其他业务如饿了么、优酷、钉钉、阿里云等,虽然这些业务暂时未有盈利,但收入占比少于四成,反而可憧憬业务扩张后可令阿里在盈利上爆发。 京东现金足 或可复苏中跑出 京东在内地排名仅次阿里巴巴,但产品主要是3C商品,电子用品在疫情底下的销售有一定影响,幸好京东有自家的物流团队,以及正发展高增长空间的FMCG业务支持。京东在毛利率方面比其余两对手较稳定增长,腾讯去年已退出在拼多多上的投资,加上充裕的现金及强劲的现金循环周期,或可在疫情复苏中跑出。 比起阿里巴巴及京东,拼多多会是更高增长及更高风险的投资。拼多多是正快速成长的新型电商平台,GMV三年来每年平均增速逾倍。公司主打「物有所值」的商品,目标客户是三四线城市消费者, 现时平均每日订单高达5000万宗。由于产品类别偏向疫情需求大增的日用品,拼多多在3月中后保持高达六成的同比增长,可见公司成长速度比阿里及京东快很多。而团购模式更易吸引社交平台上的买家如微信,拼多多拥有过5亿的微信用户客。唯一不足之处就是公司规模仍未够大至运营可达收支平衡,在没有盈利的投资相对风险会高很多。 整体而言,内地电商乘着消费升级急速崛起,市场份额将决定公司的未来去向,因此取得先机的阿里巴巴可望见的未来会是更远。 (C基金现时持有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以及腾讯控股的长/短仓。以上纯为个人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 C基金基金经理 [李浩德 深C熟虑]

鹏格斯 | 香港 | 对冲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