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面板厂商正处于营利修复期。自从显示屏面板行业于2021年因疫情受惠电子产品消费增加后厂商进行扩产,到2022年开始由于行业产能处于供过于求的情况而出现普遍亏损到减少产能供应。目前显示屏面板行业到处于复苏期,LCD显示屏面板价格正续步上升至接近收支平衡点,而且行业开始步入Q3为Q4旺季进行备货的季节。相信LCD显示屏面板经营环境持续会录得改善。而OLED显示屏面板行业方面,国内厂商可能将潜在受惠于中国8月1号将实施的镓材料出口限制而令OLED面板行业整体供应减少。 截至2021年,LCD/OLED面板产值分布为70%/30%。笔者将会于以下文章为读者分析OLED以及LCD面板行业的情况。 图表1﹕2021全球显示面板产值分布 1. OLED 显示屏面板供应可能受到镓出口限制影响,潜在利好国内OLED面板厂商。 8种镓原材料出口限制,潜在利好国内OLED面板厂商。 根据中国商务部及海关总署于7月3号联合公告显示,中国将于8月1号开始限制8种镓原材料出口。该8种镓原材料出口需要预先通过向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以及商务部提出申请,经过许可后才可以进行出口。按照智研咨询数据图显示,镓原材料的下游消费行业占比最大为OLED产业。预计镓原材料供应出口将于8月1号受到限制,对于OLED面板行业而言供应可能出现收缩。而且中国镓产量占全球产量较高。根据critical raw material alliance 数据显示,中国镓产量约占全球产量80%左右。所以整体潜在供应影响也会较大。 图表2﹕2020全球镓消费结构 OLED国外产能约占40%,潜在受到供应限制。 根据2021年北京研精毕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产能数据显示,中国境内LED/OLED产能占比约为60%。于镓原材料受到出口限制的情况下,国外40%产能可能将会受限。从而让LED/OLED显示屏价格提升,有利国内OLED厂商。根据前胆产业研究所截图显示,2022年三星于OLED市占率> 50%。国内厂商京东方于OLED市场占比也不低约为20%。所以相信未来于镓材料出口需要许可证下,将会有利国内OLED显示屏厂商发展。 图表3﹕全球主要地区显示面板市场产能占比。 图表4﹕2022年OLED行业竞争格局 2. LCD显示屏面板行业自2023年2月份出现价格回暖。 LCD面板由2023年3月份开始涨价后,近期传闻下游LCD电视也开始涨价。 LCD面板现正处于恢复期,经过2022年下半比较明显的行业普遍录得亏损后。比较明显的是自从2022年行业亏损后,行业参与者对于LCD产能新投放比较控制,而且行业产能也开始转向OLED等等新型显示屏面板。所以整个LCD面板行业供应相信未来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需求复苏以及向大屏化发展将利好显示屏面板行业发展。 LCD TV 面板价格于2023年3月份开始出现比较持续上涨,下一个催化将会为国外圣诞旺季备货。 部份认为LCD TV面板于2023年3月份开始出现反弹的原因包括 1). 前期库存开始消化,下游开始进行补库存 及 2). 开始为618销售旺季进行备货生产,所以LCD TV 面板价格持续出现平稳上涨的情况。随着面板行业开始进入下一个国外圣诞节传统旺季,普遍认为Q3将会出现补货或备货需求。从而带动面板价格短期能见度较高的持续上升。 大尺寸LCD面板涨价的弹性较大,由于电视消费正向大尺寸转移。 根据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3年5月31日-6月18日618销售节期间,电视销量产品结构向大尺寸转移。特别是75寸和85寸产品,市占率分别按年上升约7.9%和6.1%至22.1%和8.7%。相信未来于电视的消费端将持续向大尺寸转移。其中,京东方为于大尺寸LCD的出货面积占比较高的企业。相信更能受惠于行业向大尺寸发展的弹性。 图表5﹕2021年全球大尺寸LCD出货面积分布 TV LCD面板价格上升并开始向下游终端消费者进行传递,展现行业供应情况较为健康。 进入6月底后,比较多的显示屏厂商出现涨价情况。例如: 部份新闻/传闻康佳电视自6月21日全尺寸段产品价格全线上调,调价幅度普遍超过15%。传闻自7月1日起,TCL对智屏(TV)产品价格作调整,预计整体上调15%-20%。传闻长虹电视全线在售产品自6月21日起上调10%-30%。由于显示面板自2023年2-3月份开始上升,所以我们认为如果下游电视厂商能够同时向终端消费者进行提价。相信也代表下游消费存在一定稳定性,竞争格局相对较好。 图表6﹕2019年至2023年LCD TV面板价格 行业产能已经于2022年出现部份出清状况,支撑LCD面板价格回升。 1). 显示屏市场研究机构Omdia认为2024年LCD面板行业将会进一步改善。 LCD市场预期2023年面临产能收缩,以及需求扩大的格局。 我们认为LCD面板行业已经从过去行业处于亏损情况,开始步入营利正常化阶段。根据市场研究机构Omdia资深研究总监谢勤益分析,”在韩国、台湾关厂之下,2023年面板产能将会出现负成长 [估计产能面积衰退1.6%],而需求面积成长4%,预估将是供需平衡的一年”。 相信去库存力度已经足够,LCD面板价格往正常化阶段发展。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Omdia资深研究总监谢勤益表示,”由从2022年6月份三星停止采购面板导致价格崩跌后,经过一年时间,目前上、中、下游供应链没有库存,虽然需求没有很强,但也没有跌价的空间”。 笔者认为由于Q4北美圣诞节一般为TV 电视出货量旺季,所以面板价格将会进行备货的原因于Q3持续较为平稳上涨情况。 图表7﹕2019年至2023年LCD TV面板价格...
自2022年11月ChatGPT横空出世以来,人工智能AI行业像开了外挂般,迎来迅猛发展的大趋势。微软谷歌等硅谷大厂,还有国内科技巨头的战争,也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以往大家常讨论大模型的巨头竞争,而笔者早前已经提及「AI+游戏」所带来的巨大变革。生产力工具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两个层次,一是收入的直接提升,二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降本增效。同时,技术的变革将会带来创新的商业模式,以及产业格局的变化。笔者将简单描述 AI 于广告传媒的应用层面。 AI在营销领域中的应用有两个层面:1)广告素材制作流程的降本增效;2)在广告投放流程中提升精准度。生成式 AI 主要应用在前者当中,简化文案、图片和视频的制作流程,如辅助广告剧本创作、图片视频自动匹配合适音效、或根据剧本制作出对应的视频特效等;后者主要依赖于各个流量/广告平台的技术实力,例如智能竞价、精准匹配及ROI优化等。AI在营销领域的应用,广告主预算的迁移将会直接利好下游广告平台及其广告产业链。在线广告产业链主要分为4个部分:(a)广告主、(b)营销公司、(c)广告服务商、(d)广告平台。广告行业增速及支出规模一向与宏观经济增速有所挂钩,而广告主在各个流量平台的广告预算分配直接影响下游产业链分配。因此,在AI协同下,更精准的广告投放大大提升用户对广告接受程度,从而提高用户流量及每用户时长,广告主会从而提高广告预算,广告产业链亦会受惠。例如,微软于 23 年 2 月推出 New Bing 浏览器,集成 Chat GPT 产品,提升搜索引擎的匹配效果;根据微软企业副总裁提到,在 New Bing 宣布上线 48 小时内,超 100 万名用户申请加入,预计未 来广告主预算也将因搜索引擎市场格局的改变而重新分配。 营销方面,AI赋能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自动生成与产品匹配高度相关,有助提升内容创作效率,降本增效(2)通过对客户群体数据学习,能更准确更高效的挑选客户喜爱度更高的产品,做到精准投放广告 (3)通过给虚拟人等新型营销方式,提升与客户的互动性,增强客户体验,提高客户粘性。 除广告平台外,现有头部营销公司和广告服务商,在 AI 时代仍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考虑到生成内容(尤其是图片视频)的版权问题和审核问题,以及不同行业广告主需求差异化,笔者认为现有服务商基于长期积累的客户合作关系以及内容素材数据,在大模型基础上开发营销行业小模型,是更加有效的行业解决方案,而蓝色光标(300058)会是行业中较为收益的目标。 蓝色光标是广告营销公司,主营业务包括为企业提供品牌管理、广告设计、制作、代理、发布业务等公司的客户范围较广,拥有8大行业逾3000家客户的服务经验,其中游戏、电商行业占比相对较大(两个行业占收入占比近7成)。 公司主要服务全案广告代理,基于大数据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数字广告投放服务,包括 Data+,DSP 和「鲁班」等多种产品,覆盖国内和出海、在线和线下等多种管道,有效覆盖目标人群;蓝色光标集合公司多年经验和方法打造了创意辅助系统,通过自助和人工服务混合模式实现全方位赋能。 公司在 AIGC 应用层面广泛探索多种商业模式。技术层面,公司使用训练集基于场景训练已卷标的数据,并在专业领域拥有多个绘画、品牌定位和词量方面的著作专利,同时在内容方面也有范本和相应的积累,通过长期范本积累和全产业链覆盖实现竞争壁垒。商业模式方面,公司主要将 AIGC 应用于用户画像生成、创意生成、客户服务和客服质量方面均有所涉及,可以降低客户工作量,并大幅缓解依靠长期经验积累的创意生成所需时间。 蓝色光标今年 3 月 公布与 Microsoft 广告达成战略合作,并成为中国区官方代理商。4月公司已获得微软云官方AI调用和训练许可,意味着蓝标可以官方调用ChatGPT服务。公司亦第一时间启动了元宇宙 GPT-4 之旅。笔者认为基于蓝色光标已有业务版图与 GPT-4 的合作可能性包括以下几项: 虚拟人:GPT-4 将为蓝色光标打造一批具有个性和智慧,且对话内容详实安全的虚拟人物,作为品牌形象或者社交媒体影响者,能够更好地为各类客户提供安全可控、人性化、 可定制的人际交流和服务,从而提升与客户之间的互动性。 2) 虚拟物:GPT-4 将为蓝色宇宙设计一系列具有创意和美感的虚拟物品,作为营销礼品或者收藏品,不仅能够根据图像和文本输入生成适合的描述和故事,还能够根据使用者的行 为和回馈进行动态变化。...
一波三折的 药明生物 回归基本面分析 医药外包机构 (CXO) 药明生物 (2269) 的股东于2022年可说是一波三折,自2021年7 月药物评估中心 (CDE) 发布了指南提倡临床试验标准升级后,股价便从高位开始回落,至今回调最大幅度有逾七成。正当市场担忧临床试验的政策收紧将影响CXO订单的需求时,同年10月间有部分国内生物科技企业开始被美国列入黑名单,令逾半收入来自海外药企的药明生物成为中美关系转差的指标之一。去年2月8日公司亦突然被列入未经核实清单 (UVL),管制了公司在美国方面产能相关的采购管道,更加恶化了中美关系对此全球化的CXO企业影响。自此公司股价与中美关系消息的敏感度可说是大大提高,去年9 月美国总统拜登支持本土生物医药供应链2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亦成为了巨大的不利消息,使股价再创新低。可见中美关系这些不确定性极高的政治因素,令股价表现变得非常波动,笔者因此曾把仓位全清,但现已重新投资并想藉此探讨一下药明生物的投资价值。 新冠疫情为CXO 企业带来于抗疫产品研发及生产相关的大型订单,使部分公司近年的收入增长大幅提升。然而,亦有部分公司因为国内疫情严峻导致临床实验进度慢于预期,可见行内的业绩情况会有分化的现象。现时全球疫情变得可控,中国最近的防疫政策亦变得开放,新冠疫情相关的收入将会逐渐减少,CXO行业将进入正常化阶段。同时,药明生物早前位于上海及无锡的公司已陆续于UVL上移除,中美关系的疑虑暂告一段落,市场或可回归基本面分析。 稳定而有质量的业绩交付 药明生物是近年港股医疗保健相关板块中基本面最稳定的股票之一,公司至今有逾六成的复合年增长率,而且稳定的利润率表现及说到做到的管理层指引亦是公司吸引之处。公司过往受疫情影响为正面居多,高基数的历史数据将使未来业绩增速推至放缓现象,并进入正常化阶段,暂时管理层相信药明生物今年将仍可维持三成半以上的增长。值得留意的是,今年疫情相关的收入占比将低于一成,换句话说非疫情相关业务的增长将逾六成,可见药明生物的增长点纵使于高基数的背景下仍可顺利进入正常化阶段。 一体化设计的技术平台是公司重要的护城河,从药物发现至生产全流程端到端的开发过程,使公司能够在药物试验非常前期工作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IND) 时已获取庞大数量的客户,此「Follow-the-molecule」的策略将使客户黏性大大提高,加上当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后,其高昂的转换成本 (Switching Cost) 亦让客户离开的机会降低,可见一体化技术平台的行业门坎很高。在疫情期间,为客户在DNA至IND的相关项目仅需6个月时间便完成,新冠疫情相关的紧急项目甚至刷新低于3个月的记录,可见公司卓越的执行力将可获得更多客户的信任。成功的交付质量、可靠度及速度的记录,让公司推出的「Win-the-molecule」的外部引入项目策略奏效,提速了临床后期的项目量增长。以收入及产能计划规模计算,药明生物现均是全球三甲之一,随着临床研发项目继续推进,商业化项目 (CMO) 将是未来收入增长的另一重要动力。伴随客户项目上市是「Follow-the-molecule」策略的终点站,最大的里程碑收入及销售分成都是在这个阶段体现,自由现金流转正的时间点亦随之而来。 CDMO 行业增长的顺风 药明生物的业绩增速来自订单变现成收入,产能亦是按照订单所增加,公司产能规模于短短3年由疫情前五万多升生物药产能,提升至去年的二十多万升,未来将规划逾五十万升生物药产能 (2026年)。产能及收入规模能够急速地于短时间内追赶海外企业如龙沙 (Lonza)、三星生物等巨头,单从公司把握股价强势的时机而多次进行配股,累积金额逾数十亿美元可见,管理层的融资能力不容忽视。 除此之外,随着最近许多生物技术公司因为开源节流而宣布剥离/停用其制造工厂,药明生物于疫情发生至今已并购了多个厂房。包括拜耳 (Bayer) 德国原液生产基地、辉瑞 (Pfizer) 杭州原液及制剂生产基地,国内的苏桥生物、科望医药及和铂医药 (2142) 的位于苏州的厂房。管理层曾指出,海外收购厂房只是建厂三至四成的成本。现时的放缓的融资环境将药企把资源投放在研发上,并减少重资产的投资,对于CXO的依赖度将可提升。药明生物现正改善的自由现金流,将可让公司在业务拓展方面 (并购) 更有本钱,同时回购股份提升价值。 总结 纵使医药行业近年受政策、疫情及中美关系所影响深远,随着政策转趋常态化及温和化,笔者认为国内药企的竞争力将会慢慢浮现。如去年年尾科伦药业 (002422) 子公司科伦博泰以总价值93亿美元历史新高的海外授权金额,与海外大型药企默沙东达成合作多项管线中正临床前研发的ADC (抗体偶联) 项目,可说是对国内药企发展的重大认同。相信国内医药行业融资的情况亦将随着疫情过去而慢慢复苏,同时重磅项目如治疗阿兹海默症的药物 (渤健Biogen/卫材Eisai、礼来Eli Lilly等) 、双抗/ADC等获批,届时外包行业的需求将可持续增长,因此笔者仍然相信药明生物的盈利能力可持续表现。 以上分析纯为个人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 C 基金现时持有药明生物长/短仓。 關於作者:...
通胀周期加速美国包装食品行业发展 我认为美国包装食品行业有两个主要的核心投资逻辑 食品通胀带动产品价格加速上升。根据Neilson行业资料,部份美国包装食品企业涨价幅度达到约按年15-20%。 虽然2022年上半年行业普遍毛利率呈现一定压力,但部份粮食原材料期货于6月份(例如:大豆/小麦/燕麦等等)已经出现价格明显回落情况。预计部份企业未来毛利率将会呈现修复过程能见度较高 虽然行业普遍涨价幅度达到按年双位数,但仍然需要注意食品类型的竞争格局。由于部份产品(例如:急冻食品等等)消费者对于价格敏感度较高,所以提价对于销量影响较大。也需要在选股中考虑到相关的因素。 包装食品行业特征: 包装食品类型之间的提价能力差异。根据以下图中Neilson行业资料,普遍包装食品企业分别录得按年约15-20%价格升幅。产品加价后对于销量影响幅度(价格敏感度)为比较重要分类。除品牌效应外, 其产品类型的属性 (例如: 在消费者心理上的可替代性) 都会影响到消费者对于产品加价接受度。 推测消费者于不同产品的价格敏感度 我们认为于通胀比较严重的环境,企业无可避免需要进行比较大幅度提价以补偿成本上涨。价格弹性比较高的产品品类受到负面影响幅度较大。 相反而言, 价格弹性较低品类可能因此而受惠。 价格敏感度较低的产品: a). 冰鲜薯条(Frozen Potatoes) 主要供应到餐饮客户,所以对于销量影响相对较低。过去受到疫情期间影响较大,Lamb Weston 为主要供应冰鲜薯条的企业。 b). 宠物食品 (Pet Food) 由于美国过去疫情期间宠物拥有量有所上升, 而导致宠物食品的需求上升。由于一般宠物对于粮食习惯的改变都比较复杂, 所以对于价格敏感度都相对比较低。 c). 单价低, 而且消费者独特性较强的产品。 例如: 烘焙食品 (baking mixes) ,壳物食品 (cereal) 以及 芝士 (cheese) 等的价格敏感度较低。 价格敏感度较高的产品: 价格敏感度较高的产品特征包括1). 产品可选性强 2). 消费者识别度较低 及 3). 单价相对较高的产品。 a). 汤类 (soup) 可选属性较强。 根据数据显示,过去于加价期间销量跌幅较大。...
特斯拉 (TSLA) 上周因为老板马斯克在推特上发起的投票而卖出10% 持股的疯狂行为,令公司股价经历了一场腥风血雨,市值一周内急泻逾一成半。同一时间,电动皮卡车新贵Rivian (RIVN) 于上周三(10日)成功上市,更在周内升逾六成,现时市值已超越美国皮卡车龙头福特 (F),值得留意的是,Rivian截至10月只交付了百多辆皮卡车。在交付量极低的背景下,Rivian和另一新贵Lucid (LCID) 的市值仍能超越传统车企以及国内三剑侠,可见市场对海外的电动车新贵有很高的期望。笔者认为这俩车企的估值现时已正在反映数年后的基本面发展,尽管预订的数据不俗,公司仍要面对供应链及产能效率等重大挑战。 现时不论是国内或是海外,电动车的行情都非常火热,除了芯片供应的情况慢慢恢复,新的电池技术、充电桩,以及自动驾驶等都仍在投资期,行业的幻想空间很广阔。未来车企的经营指标或会从汽车销量转移至每用户平均收入,汽车经销商或会从经销变成代理模式,智能电动车将对汽车行业进行一翻重整。届时行业的龙头或会出现重大变化,可见一众电动车创企已静静地起革命。 在投资部署上,暂时这刻国内政策仍扶持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求亦是明显的旺盛,因此笔者仍有趁势持有国内及海外的电动车企,以及相关产业链。不过,未来随着更多车企加入行业,如科网企业、传统车企等,竞争格局或变得分散,国家政策可能会有变化。 作者为鹏格斯资产管理首席投资总监、证监会持牌人士、C基金—中国股票基金经理。C基金现时持特斯拉的长/短仓。以上纯为个人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
周一晚(23日)英国著名药企阿斯利康 (AZN) 宣布了市面上第三款新冠病毒疫苗的最新数据,虽然比早前Moderna (MRNA) 及辉瑞 (PFE) 的疫苗数据差,效率仅只得七成,但胜在储存方式或可能更方便,在价格上可提供市场另类的选择。整体来说,现时几乎每周都有新的疫苗消息发放,让市场更加确定明年经济继续复苏的可能性,尽管最近各地疫情再度恶化,但可见市场早已经放眼部署传统旧经济股一段时间。 油价从11月起持续反弹趋势,疫苗利好航空股明年业务复苏,整体经济向好亦憧憬石油需求增加,美国上市的油企都相继反弹,石油输出国组织 OPEC本周的会议将会是未来油价走势的关键之一。此外,特斯拉 (TSLA) 进入标普500指数令股价再创新高,同时多间国内电动车企业,如蔚来 (NIO)、理想汽车 (LI) 及小鹏汽车 (XPEV) 等月中公布第三季业绩后都热受追捧,尤其是小鹏汽车于上周末宣布了自动驾驶技术大升级,明年将会推出首款搭载特斯拉行政总裁马斯克并不看好的激光雷达的量产汽车,令该公司周一的股价急升逾三成。除了新能源汽车,其他新能源相关板块,如光伏玻璃行业的热度仍持续,信义光能 (00968) 本周首两日便急升逾一成,笔者相信势头仍可持续,因此亦有高追。 另一边厢,高风险的医药股变相是换马的牺牲首选,就算是较强势的外包研发机构 (CRO) 行业,如药明生物 (02963)也出现了大成交的沽售,这些都是板块进入寒冬的讯号,因此笔者看法变得更谨慎,不过仍会尝试发掘行业下风当中的机会。 在投资部署上,笔者将会继续实行三至四成旧经济股的占比,相信这个形势会延续至明年。美股罗素2000指数本月至今的表现升逾18%,由此可见,市场现时偏好二三线股追落后,短期内将利好中小企的股价表现,龙头科技股如腾讯 (00700)、阿里巴巴 (09988) 等或会出现短暂的横移或调整,这是意料之内,唯对这些龙头的中长线看法不变。 作者为鹏格斯资产管理首席投资总监、证监会持牌人士、C基金—中国股票基金经理。C基金现时持有特斯拉、蔚来、信义光能、药明生物、腾讯及阿里巴巴的长/短仓。以上纯为个人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
自中美贸易战开打,美国连串针对华为的制裁非常入肉,上至管理层,下至公司产品。华为早于2011年已和多国擦出火花,全都是与国家安全相关。现时华为已被美国搞到鸡毛鸭血,海外手机业务迟早玩完,近日英国更宣布弃用华为5G设备,可说是雪上加霜。华为的芯片及供应链都被打压下,中芯国际(981)因国家战略性的部署而受惠,今天还以A股近十年最大的IPO于上海科创板上市,H股今年至今股价暴升逾两倍多。 中芯现时全球排名第四,技术却与龙头相差至少5年研发时间,最先进的14纳米制程现只占收入1.3%,如华为的相关订单真的转移至中芯代工,将刺激公司短中期收入增长。长线来看,中芯最大优势是内地龙头地位。继华为事件后,中芯未来将获更多中资企业订单,笔者相信有着国家扶持的产业,加上资本市场的支持,公司未来发展速度将大大加快。 现时大市正出现短暂回调迹象,中芯这类冲得这么高的股票会出现沽售也算合理,如回调持续,笔者或会考虑作相对调整,但长远对中芯前景仍是乐观。 作者为鹏格斯资产管理首席投资总监、证监会持牌人士、C基金—中国股票基金经理。C基金现时持有中芯国际的长/短仓。以上纯为个人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
年尾最后一篇专栏,也是时候讲一下笔者的2020年心水股。笔者去年的心水股是华晨中国 (1114) ,全年总回报都有愈五成升幅,算是有所代。直到现时华晨中国仍是笔者基金的十大持股之一。而在2020年,笔者的心水股恰巧都是 (2020) – 安踏体育。 安踏是国内体育用品的龙头,除了安踏自家品牌外,该公司还有近年表现不俗的国际品牌FILA。 在2020年,笔者认为安踏有着的是天时、地利及人和。 首先系天时,近年社会都多加关注健康,大家都多做运动不在下话。而2020的体坛大事当然是8月份的东京奥运,每次奥运年都能推高大家对运动的热情和消费。 而地利方面,2019年安踏用约360亿收购了Amer Sports,非常成功地进一步扩大全球市场。Amer Sports 拥有多家运动专业品牌,如Salomon、Wilson及Arc’teryx等。这次成功的收购,除了产品结构变得更全面外,还能提升安踏的国际知名度和市场接触点。安踏将由过往单靠大陆市场的200多亿元人民币销售,扩大至连明年的海外销售也估计会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最后人和,就是安踏的营运执行能力。安踏于2009年接手FILA后,用了十年时间成功把它打造成销售过百忆的品牌,执行力可说无可致疑。当Amer的收购及整合在2019年完成后,笔者相信它的价值将会于明年开始显现出来。 安踏体育的股价在今年表现不错,由30多港元升至愈70港元,升幅接近一倍。但是它的估值仍处于24倍的2020年市盈率,以预期的20-30%盈利增长比较,尚处于合理水平, 以Nike的32倍市盈率比较,更不算贵。而在2020年,笔者寄望安踏能晋升为红底股,甚至以现在2,000亿市价来推断,随时有机会挤身蓝筹。 所以安踏体育现时是笔者基金的十大持股之一,亦是笔者2020年的心水股。 (C基金现持有安踏体育和华晨中国。以上纯为个人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 C基金基金经理 www.facebook.com/pickerscapital/ [李浩德 深C熟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