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随着内地政策推动创新药研发,带量采购成为新常态,逼得大药企改革营运模式,小型生物科技公司的数目也正在增加,令药企的研发支出跟着员工及临床试验的成本增加。医药外包服务让企业的资本更有效率地运用,大药企可以利用外包机构的专业,提高分子发现的成功率,小药企亦可减少部分阶段的资源投放,并专注在更核心的业务上,因此医药外包服务这条赛道的前途非常光明。
今年以来股价升逾七成
现在的港股,全球合同研究机构(CRO)龙头之一的药明康德(2359)的营运规模算是最大,总市值接近3000亿元人民币,今年股价表现升逾七成,每年收入约百亿元人民币,每年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内地大药企平均的两成增速,估值相对较昂贵。药明康德的业务涉及面广,公司主张小分子药物一站式的服务平台,在中美地区提供实验室服务,还有临床研究服务及合同开发生产服务(CDMO)。客户包括环球药企、生物科技公司、医院、研究所等,无论在药物发现、临床试验前后及药物制造的阶段都会有生意来往,因此对劳动力需求很大,去年公司雇员数目逾21,000人。
药明康德的收入模式分为客户定制服务(FFS)及全时当量服务(FTE),公司的主要稳定收入来源来自FFS模式,简单来说是客户定制任务给你,只要达到要求便可收取服务费。另外,当客户使用平台并进入另一重要药物开发过程,如完成重要的发现、研发或生产阶段等,公司有权收取进度费用,作为额外的收入来源。公司只会在成本难以控制的情况下,才会采用FTE模式处理项目,并以每名雇员的工作时间收取固定费率。
虽然以上这些模式看似没有特别之处,但其实药明康德还有个收费模式叫「专利费」(销售分成),当公司协助客户药物成功商业化时,会以药物销售的若干百分比收取专利费。市面上有些药物每年销售是逾百亿美元的,因此这个专利费为药明康德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药明康德暂时已进入临床试验的项目不多,截至去年分别只有6个及1个项目处于II及III期临床试验,但有38个项目正处于1期临床试验,随着新增客户的数量逐渐增加,药明康德获取销售分成的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未受疫情影响 第2季业绩反弹
尽管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成功控制成本让药明康德第二季业绩反弹过来,内地的实验室服务及CDMO现已完全恢复运作,因此强劲的收入增速更比预期好。由于公司有约六成收入来自美国客户,中美关系恶化或是公司面临的短期挑战,但长远无碍CRO/CDMO的行业发展,毕竟环球药企正面对着研发收益下滑及专利悬崖的风险,因此笔者认为药明康德的「一体化、端到端」的平台理念将会成功。
(C基金现时持有药明康德的长/短仓。以上纯为个人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
C基金基金经理
[李浩德 深C熟虑]
Send this to a fri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