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兩地股市暫時市場情緒仍以國策帶動為主,資金明顯地再次流至新能源板塊,醫療保健仍是最近表現弱勢的板塊之一。盡管市場對滯脹的憂慮逐漸增加,向來盈利增長較為穩定的醫療機構行業,因為政策風險的存在,暫時都得不到保守的投資者支持。 愛爾眼科 (深:300015) 於本周一(25日)交出了一份不及預期的業績,估值調整的勢頭似乎仍未脫離危險期。公司業績於這個季度未能展現出正增長,向來暑假都是眼科手術的旺季,今年卻因去年的高基數,以及南京疫情爆發導致眼科手術需求不及管理層預期。唯一亮點在於高毛利的服務如屈光手術及視光服務等的收入佔比逐漸提升,令這季公司綜合毛利率高達58%,比去年同期高7個百分點。估計此與愛爾眼科在屈光手術上的定價權有關,尤其是這類服務暫時仍未納入醫保範圍內。 如有留意愛爾去年第三季的業績,當中有一部分的表現來自7月的30多間從併購基金注入的醫療機構,而本季度至今暫時卻只得10餘間,只佔現時基金内(300多間機構) 的一小部分,可見併購基金注入的步伐回復至疫情前的水平。 整體而言,從愛爾眼科的業績得知,公司業務已從疫情恢復得七七八八,雖然少年近視防控的政策正利好愛爾眼科的前景,但醫療機構監管及帶量採購等政策風險仍存在,從業績報告上可見「金手指」高瓴資本已從前十大股東中退了下來。即使管理層給未來5至10年平均三成增長的指引,在高估值的背景下,投資者仍會有所猶豫,因此筆者暫時會等待較佳的入市時機。 作者為鵬格斯資產管理首席投資總監、證監會持牌人士、C基金—中國股票基金經理。C基金現時並沒持有以上股票的長/短倉。以上純為個人意見,不構成投資建議。
9月17日,醫療板塊整體強勢反彈,其中民營醫院行業表現尤為亮眼:海吉亞醫療(06078)上漲7.73%,通策醫療(600763)上漲10%,愛爾眼科(300015)上漲6.92%。除了受板塊整體上行風向影響,筆者認為醫院股的強勢也和政策息息相關。 9月9日,醫療保障局關於政協委員提案答覆的函中提到“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社會辦醫,鼓勵引導社會力量依法舉辦醫療衛生機構”。次日,《北京市醫療衛生設施專項規劃(20年-25年)》中指出“積極引導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和“為社會辦醫療衛生機構預留規劃空間”。 雖然鼓勵社會辦醫的政策屢見不鮮,但是本次的政策卻意義重大。原因在於市場對8月31日醫保局發佈的《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解讀存在分化:有人認為公立醫院退出市場對民營醫療是重大利好;也有人認為監管民營醫院價格對長期盈利是重大利空。 筆者一向認為,該政策利弊取決於政府的態度。政府只要支持則其中的利空因素很難成立。近期也有官方表明該政策重點在於監管市場“非正常”價格,也進一步打消了投資者的疑慮。 除此之外,最近集采進行的也是如火如荼,一旦落地後能大幅壓低民營醫院的成本,也是另一利好。在此,筆者建議投資者關注海吉亞醫療,通策醫療,愛爾眼科等龍頭民營醫院;並提醒投資者密切關注社會辦醫後續和價格相關政策,審慎投資。 以上個股分析純為個人意見,不構成投資建議。 C基金持有文中海吉亞醫療(06078)上市公司的長/短倉。
8 月31 日,國家醫保局等八部委發佈《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引發了醫院板塊的震盪。海吉亞醫療(06078.HK)開盤下挫13.35%至52.25港幣,週五小幅反彈;希瑪眼科,莎普愛思等走勢接近海吉亞;愛爾眼科,通策通策醫療小幅下探;那麼,醫院板塊的新政究竟是利是弊? 從積極地方面來看,政策明確了公立醫院非盈利收入比例需要超過90%,進而確立了公立醫院的非盈利性設定。這意味著公立醫院退出市場競爭,給民營醫院留出了更多份額;政策還明確了不得將醫務人員薪酬與業務收入掛鉤。這將導致大量業務出色的醫生“下海”民營醫院,為民營醫院引入優質人才。 從消極的方面來看,公立醫院的非盈利化將拉低整體行業的收費水準,導致民營醫院利潤率下降(這裡的民營醫院指華潤醫療、國際醫學等常規醫療服務醫院)。同時加強民營醫院價格監管也為投資者帶來顧慮。 常規上來講,該價格監管針對的是價格虛高,欺詐消費者的行為。諸如海吉亞,通策,愛爾等龍頭本無需擔心。但如果按字面意思也可解讀為政府要介入民營醫院的定價權。如果是這種情景,那麼未來海吉亞等在價格提升上可能會面臨壓力,進而影響到其盈利增速。當然,根據政府一貫對民營醫院的鼓勵態度這種可能性較小,後續還需要通過政府的發聲和補充政策打消疑慮。 綜上,筆者認為政策有利有弊,究竟影響如何還需看政府後續表態。建議持倉醫療服務板塊的投資者密切留意。 以上個股分析純為個人意見,不構成投資建議。 C基金持有文中海吉亞醫療(6078)上市公司的長/短倉。
美股上周表現開始牛皮,基金年尾「收爐」味重,截至周一(14日),本月至今表現還是納指較強,升約2%。環球經濟還是向好,美元持續眨值,美元指數維持在90左右水平,利好新興市場資金流入。港股方面,雖然英國央行批准匯豐控股(00005)等本地銀行重新派息,市場仍在等待詳細訊息,恒指本月至今表現相對較差,暫時跌約0.5%。其中主要原因是指數成份股比重調整後,網絡巨頭如騰訊控股(00700)、阿里巴巴(09988)等正面臨著反壟斷法的風波。 對大型科技企業的監管是一個全球化現象,世界其他國家關注的是社交媒體 (資訊傳播),而中國則是在審查電子商務 (過度補貼)。暫時這些巨頭正拖累著恒指的表現,直至具體措施公佈並有機會被市場消化之前,該行業仍可能面臨壓力。正因如此,大規模的板塊輪動正在進行中,近月弱勢的醫療板塊因醫保談判首日降價幅度比預期好,重獲市場歡心,憧憬政策對業績及估值的影響可能沒想像中的嚴重。周二幾乎整個板塊都反彈,尤其市場重點關注的PD-1單抗腫瘤藥更在談判前率先炒起。若談判結果正如市場所願,早前較慘淡的信達生物(01801)或因負面消息盡現而強勢起來,因此筆者這次亦有部署小注衍生工具。 其實A股的醫療板塊最近氣氛已稍有回暖,如筆者早有部署的邁瑞醫療 (300760) 及愛爾眼科 (300015) 都在11月中回調後反彈。在互聯網短期下風的情況下,醫療板塊或可成為資金的新寵,這次醫保談判的利好消息將對板塊有個重大的支持,期望相關行業龍頭將會釋放早前積壓已久的壓力,狹淡倉的情況或會繼續出現。筆者將會持開放態度對待醫療板塊,如形勢真的向好,不排除會加大相關行業的倉位。 作者為鵬格斯資產管理首席投資總監、證監會持牌人士、C基金—中國股票基金經理。C基金現時持有匯豐控股、騰訊控股、阿里巴巴、信達生物、邁瑞醫療及愛爾眼科的長/短倉。以上純為個人意見,不構成投資建議。
上半年醫藥股的表現非常強勁,可是由第三季開始,行業被多個藥品及醫療器械的相關政策(全國及省級帶量採購、醫保等)纏繞着,再加上最近新冠病毒疫苗進展良好,讓此高風險的板塊進入了「寒冬」。面對如此巨大的挑戰,筆者可退守的醫藥股投資都已減倉,為了等待更好的時機再入市,現時看法較保守。除了外包研究機構外,暫時仍有信心的還有醫療機構相關的行業,如眼科醫院龍頭——愛爾眼科(300015)。 上市11年市值增逾70倍 愛爾眼科是A股深圳創業板中非常有名的白馬股,這個2003年成立的眼科醫院集團自2009年上市以來,公司一直穩定的盈利增長得到了不少機構投資者的青睞。愛爾眼科現時市值約2600億元人民幣,上市至今市值增長超過70倍,平均每年增長逾三成。 愛爾眼科主要業務透過驗光檢查服務來篩查患者,並以連鎖眼科醫院方式提供屈光、白內障、眼球前後段等眼疾手術。現時屈光手術是公司近百億收入中最主要的增長來源,驗光服務和屈光手術佔總收入逾半。今年新冠病毒疫情令眼科醫院這些非緊急的醫療服務受阻,同時國內高考因疫情而延遲,導致過往6月是旺季的屈光手術滯後,因此愛爾眼科上半年的收入出現上市以來首次負增長。不過,公司其後第三季的業績反彈強勁,收入同比增長接近五成,經常性淨利潤的增速更高達85%,9個月的收入增長已回復至正10%,可見國內眼科相關醫療服務已復蘇得七七八八。 現時全球近視人數有逾25億,近年有研究指30年後全球近視人數將增長至50億,每年平均增速約2%。暫時國內受近視影響的人群有逾7億人口,隨着學習負擔增加,同時受新冠疫情的影響,電子產品的市場滲透持續上升,現時國內的兒童及青少年近視患病率有逾五成,是全球最高的國家。可是,中國屈光手術的滲透率現時只是西方國家的三成水平,相信中國政府仍會在眼疾防控上繼續用心把關,因此眼科專科賽道的增長空間仍很大。愛爾眼科貴為國內最大的眼科醫療機構,旗下醫療機構多達400所,屬絕對龍頭,筆者相信愛爾眼科將會在國家眼疾相關政策上繼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併購300間醫院診所待孵化 此外,愛爾眼科「上市公司+併購基金」的模式由2014年起進行,其後公司盈利增長每年都有約三成,可見併購基金對公司的盈利穩定性影響甚大。一般剛收購的醫院需要1至2年時間磨合,因此愛爾眼科利用權股投資外部併購基金的方式,在時機成熟時才進行併表,令公司增長變得更平穩及更有能見度。併購基金暫時仍有300餘間醫院或診所等待孵化,規模相當於約30億人民幣的收入,期望未來5年可以陸續注入到上市公司,為管理層未來5至10年的三成盈利增長指引打好一定基礎,因此筆者仍看好愛爾眼科未來中長線的表現。 (C基金現時持有愛爾眼科的長/短倉。以上純為個人意見,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