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國產運動品牌新景象?安踏能繼續發光發亮?

2023年國產運動品牌新景象? 安踏 能繼續發光發亮? 疫情三年來,令消費、生產、物流等均受到限制,如今後疫情的2023年,隨著防控政策持續優化,各地逐漸渡過新冠感染高峰期,民眾的消費心理將從謹慎轉為積極,中國消費市場將迎來全面復蘇的新態勢。然而,2023年的消費將呈現何種態勢,確實備受投資者關注。後疫情時代,將會出現哪些新的消費業態?筆者將會嘗試淺談2023年國內運動行業的整體看法。 首先,經濟恢復需要週期,尤其現刻處於後疫情時代,在衣、食、住、行四個方面消費者都會出現新的消費行為。企業更要通過加強品牌建設留住消費者。在國內運動品牌中,無論是安踏、李寧、抑或特步,均一直在努力升級其產品和行銷。三家本土品牌公司嘗試從線上滲透著手,在2022年疫情期間仍能勉強抵抗疫情帶來的寒冬,亦因其產品升級,降低了中國消費者對國外品牌(如Nike和Adidas)品牌溢價的認知,經歷2021年新疆棉事件後,購買意願、推薦率和品牌親和力證明瞭這一點。在沒有更強的品牌溢價的情況下,Nike和Adidas的價格溢價受到中國品牌品質提升和性價比的挑戰,這是消費者決策過程中最受追捧的兩個因素。從國內運動行業市佔率中,亦能看見國內品牌的市場份額從Adidas中搶走,仍間接證明國內品牌的改革逐漸湊效。 另外,國內消費者逐漸比較傾向於良好的實體店環境和豐富的產品(SKUs)種類,安踏和李寧一直在升級他們的門店規模和位置,李寧的門店總建築面積比安踏小約 15%,李寧的門店總數比安踏少約 2,000 家。因此,未來幾年李寧可能會比安踏更積極地擴張其線下足跡。由於安踏已將約 40% 的門店轉變為自營零售店Direct To Consumer(直接面向消費者的轉型),安踏應該在門店擴張和門店規模方面更加自律,並將更加關注每平方米的銷售額 (坪效)。 從廣告營銷上,消費者逐漸對傳統名人/運動員代言在品牌選擇中失去依靠,消費者現在更看重社交媒體上的回饋,更加著重更有吸引力的產品加上複雜的社交媒體行銷(例如直播者互動)。這也得益於疫情後線上滲透率提升有關,以往消費者一向都從天貓、淘寶及京東購物,但2020年後短視頻興起,消費者於快手抖音等直播平臺的佔比大幅提升。這情況尤其在特定購物節更為明顯(如6.18、雙十一等),因節日折扣力度相比平常更大。 每年3月下旬都是港股國產運動品牌「成績表」的日子,2022年安踏營收突破了500億元,達536.51億元,同比增長8%。2022年,安踏曾喊出了要在2022年超過NIKE的口號,根據2022年的業績表現來看,確實做到了,2022年NIKE中國的營收為514.22億人民幣。整體來看,安踏下半年的經營表現中最令人驚喜的就是毛利率的維穩(尤其是在李寧毛銷降幅較大對比之下)。而且這種穩健能力,體現在了報表的每一個細節,幾乎所有的項目都有一定程度的優化。加上,安踏品牌在 2021 年制定了 5 年「引領計畫」,目標包括 2020-25 年零售額以 18-25% 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在 1-2 線城市有更高滲透率,到 2025 年將高端產品的銷售貢獻從目前的 10% 提高到 40%。不光依賴毛利率的穩定,費用的控制以及合營公司的經營改善方面,都在為集團整體利潤做正面貢獻。 圍繞這個5年目標,過去一年多安踏主品牌都在極力打造專業形象,並且向上探索。從對外傳播來看,安踏目前雖然擁有本土運動品牌中最龐大的明星代言人群體,但主品牌通過與賽事、國家隊和明星運動員的深度綁定,在不斷強化「專業運動」和「新國貨」的標籤。展望未來,宏觀經濟復蘇和更強勁的消費者信心預示著安踏的產品結構升級,其 DTC 業務讓管理層更好地控制零售終端商品。另外管理層架構亦進一步升級,安踏在管理層改組期間任命了一名新的高管進入董事會。徐陽先生在Arc’teryx中國和安踏籃球業務部門擁有良好的往績,這將有助於安踏品牌和產品組合的升級。 在新的一年收入指引方面,李寧管理層對於2023年的預期抱以審慎態度,預計收入和利潤率都在10%-20%之間。在即將過去的一季度,李寧的表現仍然欠點火候。2023年一二月線下零售流水增長為中單位數,低於市場預期的低雙位數,且同店銷售仍在下跌,產品零售折扣和去年相比沒有太大變化。三月有望回歸雙位數增長。營收發力或許還需看下半年。安踏這邊,機構普遍對開年的庫銷比表示滿意。管理層表示,FILA目前的庫銷比在4.6-4.7左右,安踏主品牌在4-4.5之間。管理層預測2023年安踏主品牌和FILA都會收穫雙位元數增速,FILA增速將超過安踏主品牌。安踏能做的都在努力,剩下的就看市場復蘇情況了。 以上個股分析純為個人意見,不構成投資建議。 C 基金未持有文中安踏體育(2020)上市公司的長/短倉。關於作者: 伍信安(SEAN NG)鵬格斯資產管理的投資分析師,覆蓋新能源和互聯網板塊

安踏多品牌戰略競爭力突顯

今年上半年受多重利好因素(新疆棉事件、全民健身計劃等),疊加近年國產運動服飾龍頭自身產品力、品牌力提升,令整體呈業績、估值雙升趨勢。但第三季受新冠肺炎疫情、洪水等、去年下半年高基數等負面因素,運動服飾股整體見回調,李寧(2331)、安踏(2020)、特步(1368)三巨頭此輪回調幅度均逾20%,其中安踏股價自7月190元高位調整逾35%。 安踏日前公布上季經營數字增速均放緩,安踏品牌10%至20%零售額增速與預期一致,東京奧運會期間發起雙奧戰略,推動國貨運動變革,實現流量到銷量轉化。FILA品牌中單位數零售增速比預期低3至4個百分點,市場關注管理層全年FILA增長指引由30%,減至20%至25%,管理層仍有信心維持高於行業增長,對FILA長遠達400億至500億元銷售規模看法不變。筆者認為上季業績可圈可點,股價已提前反映FILA受疫情等因素帶來的負面影響,安踏品牌和FILA品牌為長期價值增長打下堅實基礎,以DESCENTE、KOLON SPORT等戶外品牌為代表的高潛力增長曲線,已成為業績高質量增長新引擎。   作者為鵬格斯資產管理首席投資總監、證監會持牌人士、C基金—中國股票基金經理。C基金現時持有安踏體育股票的長/短倉。以上純為個人意見,不構成投資建議。

美股科技板塊領跑 港股正等待盈喜潮追落後

雖然市場唱淡的聲音越來越多,美股的表現仍然強勢,截至撰文時,納指繼續創歷史新高,由上次高位升逾2%。以「契媽」為首的ARK系列科技股表現出眾,其旗艦ETF基金ARKK已從五月低位反彈逾三成,年初至今表現有約5%,可見「新、舊經濟」的分化仍然存在。年初時被「契媽」祝福的百度(BIDU)雖然已被其基金公司打入冷宮,但百度一眾的中概股近期都回暖,國內電動車三傻之一的蔚來 (NIO) 更於低位30美元回升逾六成。由此可見,在一輪通脹預期飆升、殺估值,以及美國聯儲局議息等消息盡出後,市場對高估值的股票接受程度逐漸提升,或許市場在平衡估值分化及板塊輪動之間,更偏好後者。 在聯儲局還未正式啟動收水前以及市場資金充裕的情況下,美股的強勢相信會依舊持續。近日美元指數已率先反彈,低估值的港股變相只能做「追落後」的靶點。7至8月將會又迎來一輪業績期,港股大多都會發佈中期業績報告,由於去年新冠疫情的低基數影響,筆者相信今年將會有不少公司發出盈喜公告。上周正在熱炒風口的體育用品股—安踏體育(02020)及李寧(02331) 分別先後發出了盈喜公告,兩者本月至今的表現升逾一成及三成。筆者對此公告並不意外,尤其今年受益於「新疆棉」事件及國潮復興,或許下月的東京奧運仍可對股價有一定支持,但筆者已於較早前少許獲利,嘗試適度控制倉位風險。 面對著港股、中概股及A股回暖,筆者已調整了相對的對沖佔比,整體倉位亦回升至約八成的水平。 作者為鵬格斯資產管理首席投資總監、證監會持牌人士、C基金—中國股票基金經理。C基金現時持有ARKK、百度、安踏體育及李寧的長/短倉。以上純為個人意見,不構成投資建議。

疫苗再憧憬經濟復蘇預期 投資難度逐步提高 

本週一晚(16日)新冠病毒疫苗再現好消息,美國製藥公司Moderna (MRNA) 公佈了疫苗初步資料,效率比輝瑞 (PFE) 上周公佈的強,雖然市場沒比上周反應熱烈,但基本上新冠疫苗上市可說是如箭在弦。筆者現時的看法仍與上周一致,基本上市場將會繼續憧憬明年經濟全面復蘇,整體估值較便宜的舊經濟股將獲重估機會,板塊輪動的情況相信會持續一段時間。 A股上證指數在上周疫苗利好消息出現後,表現只是持平於3310點左右,美股較多舊經濟的道鐘斯指數則急升逾4%。暫時美國國債收益率穩定下來,國內經濟復蘇令人民幣升值的勢頭持續,但未見有在股票上強烈地反映,可能與近日國企級別公司的信貸問題有關。上週五華晨中國(01114) 母企屢傳債務告急,公告指總共約65億元的債務違約,其母企是遼寧省的重點國企,早前信用級別屬AA評級,現時已有評級機構調至BBB級,可見有需要緊密留意著國內的債務危機。 由於板塊輪動,風險較高的醫療保健行業變得不吸引,一來政策風險不時出現,如藥物及醫療耗材的全國性帶量採購、創新腫瘤藥熱門靶點PD-1的藥品醫保談判等,都把行業絕大部分的股價壓住,現時只剩下少數不相關的生物科技公司及醫療機構仍有炒作空間。筆者現時都以謹慎的態度觀察及減倉,將逐步把資金投放至其他板塊。 恒指公司上週五(13日)的季檢更新亦於本週一反映在股價上,受惠的美團(03690)、安踏體育(02020)及明源雲 (00909)於翌日回吐,相信部分受新冠疫苗消息所影響。現時投行都正上調環球股市指數預期,大摩期望恒指明年回升至28,700點,升幅逾8%。在基金的投資部署上,隨著愈來愈多資金流入舊經濟的板塊,筆者期望相關板塊的投資會上升到三至四成。 作者為鵬格斯資產管理首席投資總監、證監會持牌人士、C基金—中國股票基金經理。C基金現時持有美團、安踏體育及明源雲的長/短倉。以上純為個人意見,不構成投資建議。

2020年,買返2020最穩陣?

美國總統大選變天,全球股市亦呈戲劇性變化。美股周一盤前期貨漲1,582點,皆因輝瑞製藥宣布研發新冠肺炎疫苗具有九成以上療效。正當以為美股港股大漲之際,被輝瑞疫苗殺得四腳朝天,在疫情中表現亮眼的新經濟股全線大跌。現時市場出現極大輪動,資金由長期被睇好的新經濟股,泊入舊經濟股。 舊經濟股是否只有傳統銀行地產股?筆者認為運動行業續受「炒復甦」行情推動。安踏體育(2020)上季預報,旗下各品牌銷售均恢復正增長。早前跟管理層討論,「雙十一」預售情況比管理層預期理想,加上KALON及DESCENTE等品牌錄得三位數增長,這短期催化劑有望帶動第四季業績向上。從基本面分析,安踏毛利率4年升近一成,很大程度上與FILA直營模式有關,服裝企業依靠高效的存貨周轉率生存,從而有較高的客單價。直營模式可能讓安踏的資本加重,但能夠準確掌控存貨動態與客户需求。安踏亦宣布從9月底開始,將安踏品牌3,500家門店從批發模式轉向直營模式,筆者相信全直營化概念、「雙十一」銷售及其高增長品牌仍有較高想像空間。   作者為鵬格斯資產管理首席投資總監、證監會持牌人士、C基金—中國股票基金經理。C基金現時持有安踏體育股票的長/短倉。以上純為個人意見,不構成投資建議。

百威亞太 先苦後甜

近日港股醫療保健板塊炒得如火如荼,除了新冠肺炎疫情推動的疫苗、快速檢測產品、醫療設備等相關股票外,還有接二連三的醫療新股上市,近來每次上市首日表現都是所向披靡的。筆者在投資部署上,除了有部分資金投資在這板塊外,還有些部署在經濟復蘇帶動的內需股,如較早前已買入的安踏體育(2020)、海天味業(603288)等,最近還看好內地的啤酒板塊。 內地的啤酒市場近年都有着結構變化,由高消費量的故事改變為產品高端化的賽道。中國啤酒市場有三大巨頭釀酒廠:百威亞太(1876)、華潤啤酒(0291)及青島啤酒(0168),各產品結構都略有不同,以高端(約每升14元人民幣)的啤酒市場為例,百威亞太2018年有逾47%產品都是高端以上,青島及華潤啤酒分別只得14%和8%,由此可見,華潤啤酒在高端化的競爭上是較落後的。 內地啤酒市場 從鬥量到鬥質 因為百威亞太在高端市場上有領先的地位,其餘兩大巨頭都在產品結構上花了不少工夫,尤其是華潤啤酒。在2018年收購喜力啤酒的中港澳業務一事上,讓華潤啤酒的品牌提升不少,同時該公司近年亦不斷嘗試升級本土品牌雪花啤酒,以及關閉低效能的廠房,經過多種結構整合後,應該差不多踏入收成期,有機會在高端啤酒市場份額上再分多杯羹。而青島啤酒除了自2018下半年以來都在存貨單位上有所調整,另外也增加了福建的夜生活場所銷售渠道投入,準備迎接喜力的競爭。 夜生活場所算是啤酒市場其中一個重要戰場,從三家巨頭的毛利率上看,百威亞太比起其餘兩間酒廠的毛利率差距較大,百威亞太近年的毛利率約五成,另外兩間只得三至四成,估計差距的其中原因就是來自夜生活場所的消費額。以為人熟悉的百威啤酒紅瓶為例,在內地超市平均每升14元人民幣,卡拉OK場所卻能賣至每升65元人民幣,銷售渠道的不同可令價格有逾4倍的波幅。 夜場復業 有助提升毛利率 今年首季因新冠肺炎令內地的夜生活場所幾乎全線停業,百威亞太亦因此銷售急速下降,導致毛利率調整到只得約四成半。雖然三家巨頭的場所(On-Premise)銷售渠道佔比相若,但餐廳、夜生活場所或其他場合的銷售分佈明顯是不同的,所以首季業績百威亞太比同行的差很多,顯示該公司業務對夜生活場所的倚賴較高。 儘管百威亞太近期業績遜於同行,內地疫情或有機會二次爆發,但筆者相信這些都是短暫的影響。歸根結柢,啤酒產品高端化這個結構趨勢短期內也不會改變,規模經濟將會幫助現時在高端市場領先的百威亞太的毛利率繼續擴張,筆者看好百威亞太疫情過後,仍能以較獨特的高毛利場所渠道結構,穩住公司在高端啤酒市場這個龍頭地位。 (C基金現時持有安踏體育、海天味業及百威亞太的長/短倉。以上純為個人意見,不構成投資建議) C基金基金經理 [李浩德 深C熟慮] 文章來源: https://m.mingpao.com/fin/columnist2.php?col=1574858472774&node=1589829601750&issue=20200519&fbclid=IwAR1qfqebesIb7IQ_RdjtxKNl3qX6NKTYKxvu6nUxkGSpwcD_s-i8jatXPTU

2020年心水股 2020安踏體育

年尾最後一篇專欄,也是時候講一下筆者的2020年心水股。筆者去年的心水股是華晨中國 (1114) ,全年總回報都有愈五成升幅,算是有所代。直到現時華晨中國仍是筆者基金的十大持股之一。而在2020年,筆者的心水股恰巧都是 (2020) – 安踏體育。 安踏是國內體育用品的龍頭,除了安踏自家品牌外,該公司還有近年表現不俗的國際品牌FILA。 在2020年,筆者認為安踏有著的是天時、地利及人和。 首先係天時,近年社會都多加關注健康,大家都多做運動不在下話。而2020的體壇大事當然是8月份的東京奧運,每次奧運年都能推高大家對運動的熱情和消費。 而地利方面,2019年安踏用約360億收購了Amer Sports,非常成功地進一步擴大全球市場。Amer Sports 擁有多家運動專業品牌,如Salomon、Wilson及Arc’teryx等。這次成功的收購,除了產品結構變得更全面外,還能提升安踏的國際知名度和市場接觸點。安踏將由過往單靠大陸市場的200多億元人民幣銷售,擴大至連明年的海外銷售也估計會超過200億元人民幣。 最後人和,就是安踏的營運執行能力。安踏於2009年接手FILA後,用了十年時間成功把它打造成銷售過百憶的品牌,執行力可說無可致疑。當Amer的收購及整合在2019年完成後,筆者相信它的價值將會於明年開始顯現出來。 安踏體育的股價在今年表現不錯,由30多港元升至愈70港元,升幅接近一倍。但是它的估值仍處於24倍的2020年市盈率,以預期的20-30%盈利增長比較,尚處於合理水平, 以Nike的32倍市盈率比較,更不算貴。而在2020年,筆者寄望安踏能晉升為紅底股,甚至以現在2,000億市價來推斷,隨時有機會擠身藍籌。 所以安踏體育現時是筆者基金的十大持股之一,亦是筆者2020年的心水股。 (C基金現持有安踏體育和華晨中國。以上純為個人意見,不構成投資建議) C基金基金經理 www.facebook.com/pickerscapital/ [李浩德 深C熟慮]

熱門話題:渾水的三日狙擊

“人紅是非多” ,這句話用在消費白馬股安踏(2020.HK)身上,一點也不過分。7月10日收市後,著名做空機構渾水(muddy water)在四天之內第3次發佈了針對安踏體育(2020.HK)的做空報告。與前兩份的報告側重點不同,渾水此次重點懷疑安踏旗下FILA品牌的直營店數量作假,從而認為FILA的財務數據了能存在欺詐。前兩次,渾水分別指責安踏以分銷商虛構 “子公司” ,以減少開支、誇大收入;並指出安踏利用代理人體系轉移上市公司優質財產,內部存在腐敗交易。 7月8日,渾水做空報告一經發佈,安踏的股價一度下挫7.3%,下午甚至緊急停盤。第二日,安踏盤前發表澄清聲明。接下來渾水連續兩日對安踏進行了窮追不捨的 “狙擊”,但效果都沒有達到第一天做空報告發表時“開盤大殺”的效果。11日收盤,安踏股價反而微微漲了0.5%,股價暫時穩住,但仍未收復到狙擊前的55.3港幣。 今年5月,安踏曾經經歷了另一家機構Blue Orca的做空。很快,和安踏體育一起收購Amer體育的lululemon,其創始人Dennis J. Wilson溢價認購了安踏體育7. 78億港元的新股。此舉不僅是對於Blue Orca指控的漂亮反擊,也為安踏股價的後續反彈注入動力。此次,渾水採用“三步走”的方式將安踏股價壓制,並同時有計劃地減少做空倉位,手法老練。除了連續澄清公告,安踏也不甘示弱地公佈了第二季度營運報告。報告顯示,安踏名牌本身按年同期零售金額有中雙位數的增長,其他品牌(包括FILADESCENTE、KOLON SPORT等)則按年同比升55%至60%,將投資者的目光成功轉移到公司營運本身。今日開盤,安踏高漲2.33%,看來此前7月8日的跌幅收復指日可待。 以上熱門話題純為個人意見,不構成投資建議。C基金現時持有安踏的長/短倉。 作者為鵬格斯資產管理首席投資總監、證監會持牌人士、C基金-中國股票基金經理李浩德。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李浩德港股名家 | Facebook主頁: @pickerscapital

你认识安踏体育吗?
你認識安踏體育嗎?

國內領先體育用品品牌——安踏體育 (2020)對香港人來說是個頗陌生牌子,可能大概只知道NBA的「浪花兄弟」基利湯遜穿此品牌球鞋,並不知道安踏其實持有FILA的全中國(包括香港、澳門)業務。潮牌FILA去年貢獻給安踏收入約佔三成半,銷售數字增逾九成,安踏自身品牌增長率卻只得兩成,FILA的逆轉高增長成為了安踏重要的收入增速來源。 不過,「有機便有危」,安踏近年啟動了國際化收購,納入的幾個外國品牌將會為其帶來控制成本能力挑戰,加上去年芬蘭體育品牌Amer Sports(包括行山鞋品牌Salomon)的收購,令股息支付率由七成減至三成,扣掉了不少投資者的胃口。最後,安踏於周二發布符合預期的2018全年度成績表,管理層亦給予了一個稱為「保守」的兩成至兩成半的銷售增速目標,大概是2017年的水平,是否「保守」,留待讀者自己衡量吧。 作者為鵬格斯資產管理首席投資總監、證監會持牌人士、C基金—中國股票基金經理。C基金現時持有安踏體育的長/短倉。以上純為個人意見,不構成投資建議。

Pickers | Hong Kong | Hedge 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