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面板廠商正處於營利修復期。自從顯示幕面板行業於2021年因疫情受惠電子產品消費增加後廠商進行擴產,到2022年開始由於行業產能處於供過於求的情況而出現普遍虧損到減少產能供應。目前顯示幕面板行業到處於復蘇期,LCD顯示幕面板價格正續步上升至接近收支平衡點,而且行業開始步入Q3為Q4旺季進行備貨的季節。相信LCD顯示幕面板經營環境持續會錄得改善。而OLED顯示幕面板行業方面,國內廠商可能將潛在受惠於中國8月1號將實施的鎵材料出口限制而令OLED面板行業整體供應減少。 截至2021年,LCD/OLED面板產值分佈為70%/30%。筆者將會于以下文章為讀者分析OLED以及LCD面板行業的情況。 圖表1﹕2021全球顯示面板產值分佈。 1. OLED 顯示幕面板供應可能受到鎵出口限制影響,潛在利好國內OLED面板廠商。 8種鎵原材料出口限制,潛在利好國內OLED面板廠商。 根據中國商務部及海關總署於7月3號聯合公告顯示,中國將於8月1號開始限制8種鎵原材料出口。該8種鎵原材料出口需要預先通過向省級商務主管部門以及商務部提出申請,經過許可後才可以進行出口。按照智研諮詢資料圖顯示,鎵原材料的下游消費行業占比最大為OLED產業。預計鎵原材料供應出口將於8月1號受到限制,對於OLED面板行業而言供應可能出現收縮。而且中國鎵產量占全球產量較高。根據critical raw material alliance 資料顯示,中國鎵產量約占全球產量80%左右。所以整體潛在供應影響也會較大。 圖表2﹕2020全球鎵消費結構 OLED國外產能約占40%,潛在受到供應限制。 根據2021年北京研精畢智資訊諮詢有限公司產能資料顯示,中國境內LED/OLED產能占比約為60%。於鎵原材料受到出口限制的情況下,國外40%產能可能將會受限。從而讓LED/OLED顯示幕價格提升,有利國內OLED廠商。根據前膽產業研究所截圖顯示,2022年三星於OLED市占率> 50%。國內廠商京東方于OLED市場占比也不低約為20%。所以相信未來於鎵材料出口需要許可證下,將會有利國內OLED顯示幕廠商發展。 圖表3﹕全球主要地區顯示面板市場產能占比。 圖表4﹕2022年OLED行業競爭格局 2. LCD顯示幕面板行業自2023年2月份出現價格回暖。 LCD面板由2023年3月份開始漲價後,近期傳聞下游LCD電視也開始漲價。 LCD面板現正處於恢復期,經過2022年下半比較明顯的行業普遍錄得虧損後。比較明顯的是自從2022年行業虧損後,行業參與者對於LCD產能新投放比較控制,而且行業產能也開始轉向OLED等等新型顯示幕面板。所以整個LCD面板行業供應相信未來變化不大的情況下,需求復蘇以及向大屏化發展將利好顯示幕面板行業發展。 LCD TV 面板價格於2023年3月份開始出現比較持續上漲,下一個催化將會為國外聖誕旺季備貨。 部份認為LCD TV面板於2023年3月份開始出現反彈的原因包括 1). 前期庫存開始消化,下游開始進行補庫存 及 2). 開始為618銷售旺季進行備貨生產,所以LCD TV 面板價格持續出現平穩上漲的情況。隨著面板行業開始進入下一個國外耶誕節傳統旺季,普遍認為Q3將會出現補貨或備貨需求。從而帶動面板價格短期能見度較高的持續上升。 大尺寸LCD面板漲價的彈性較大,由於電視消費正向大尺寸轉移。 根據洛圖科技資料顯示,2023年5月31日-6月18日618銷售節期間,電視銷量產品結構向大尺寸轉移。特別是75寸和85寸產品,市占率分別按年上升約7.9%和6.1%至22.1%和8.7%。相信未來於電視的消費端將持續向大尺寸轉移。其中,京東方為於大尺寸LCD的出貨面積占比較高的企業。相信更能受惠于行業向大尺寸發展的彈性。 圖表5﹕2021年全球大尺寸LCD出貨面積分布 TV LCD面板價格上升並開始向下游終端消費者進行傳遞,展現行業供應情況較為健康。 進入6月底後,比較多的顯示幕廠商出現漲價情況。例如: 部份新聞/傳聞康佳電視自6月21日全尺寸段產品價格全線上調,調價幅度普遍超過15%。傳聞自7月1日起,TCL對智屏(TV)產品價格作調整,預計整體上調15%-20%。傳聞長虹電視全線在售產品自6月21日起上調10%-30%。由於顯示面板自2023年2-3月份開始上升,所以我們認為如果下游電視廠商能夠同時向終端消費者進行提價。相信也代表下游消費存在一定穩定性,競爭格局相對較好。 圖表6﹕2019年至2023年LCD TV面板價格 行業產能已經於2022年出現部份出清狀況,支撐LCD面板價格回升。 1). 顯示幕市場研究機構Omdia認為2024年LCD面板行業將會進一步改善。 LCD市場預期2023年面臨產能收縮,以及需求擴大的格局。 我們認為LCD面板行業已經從過去行業處於虧損情況,開始步入營利正常化階段。根據市場研究機構Omdia資深研究總監謝勤益分析,”在韓國、臺灣關廠之下,2023年面板產能將會出現負成長 [估計產能面積衰退1.6%],而需求面積成長4%,預估將是供需平衡的一年”。 相信去庫存力度已經足夠,LCD面板價格往正常化階段發展。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Omdia資深研究總監謝勤益表示,”由從2022年6月份三星停止採購面板導致價格崩跌後,經過一年時間,目前上、中、下游供應鏈沒有庫存,雖然需求沒有很強,但也沒有跌價的空間”。 筆者認為由於Q4北美耶誕節一般為TV 電視出貨量旺季,所以面板價格將會進行備貨的原因於Q3持續較為平穩上漲情況。 圖表7﹕2019年至2023年LCD TV面板價格...
自2022年11月ChatGPT橫空出世以來,人工智慧AI行業像開了外掛般,迎來迅猛發展的大趨勢。微軟谷歌等矽谷大廠,還有國內科技巨頭的戰爭,也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以往大家常討論大模型的巨頭競爭,而筆者早前已經提及「AI+遊戲」所帶來的巨大變革。生產力工具的變革主要體現在兩個層次,一是收入的直接提升,二是企業生產過程中的降本增效。同時,技術的變革將會帶來創新的商業模式,以及產業格局的變化。筆者將簡單描述 AI 於廣告傳媒的應用層面。 AI在營銷領域中的應用有兩個層面:1)廣告素材製作流程的降本增效;2)在廣告投放流程中提升精准度。生成式 AI 主要應用在前者當中,簡化文案、圖片和視頻的制作流程,如輔助廣告劇本創作、圖片視頻自動匹配合適音效、或根據劇本製作出對應的視頻特效等;後者主要依賴於各個流量/廣告平台的技術實力,例如智能競價、精準匹配及ROI優化等。AI在營銷領域的應用,廣告主預算的遷移將會直接利好下游廣告平台及其廣告產業鏈。線上廣告產業鏈主要分為4個部分:(a)廣告主、(b)營銷公司、(c)廣告服務商、(d)廣告平台。廣告行業增速及支出規模一向與宏觀經濟增速有所掛鈎,而廣告主在各個流量平台的廣告預算分配直接影響下游產業鏈分配。因此,在AI協同下,更精準的廣告投放大大提升用戶對廣告接受程度,從而提高用戶流量及每用戶時長,廣告主會從而提高廣告預算,廣告產業鏈亦會受惠。例如,微軟於 23 年 2 月推出 New Bing 流覽器,集成 Chat GPT 產品,提升搜尋引擎的匹配效果;根據微軟企業副總裁提到,在 New Bing 宣佈上線 48 小時內,超 100 萬名用戶申請加入,預計未 來廣告主預算也將因搜尋引擎市場格局的改變而重新分配。 營銷方面,AI賦能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1)自動生成與產品匹配高度相關,有助提升內容創作效率,降本增效(2)通過對客戶群體數據學習,能更準確更高效的挑選客戶喜愛度更高的產品,做到精准投放廣告 (3)通過給虛擬人等新型行銷方式,提升與客戶的互動性,增強客戶體驗,提高客戶粘性。 除廣告平臺外,現有頭部營銷公司和廣告服務商,在 AI 時代仍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考慮到生成內容(尤其是圖片視頻)的版權問題和審核問題,以及不同行業廣告主需求差異化,筆者認為現有服務商基於長期積累的客戶合作關係以及內容素材資料,在大模型基礎上開發行銷行業小模型,是更加有效的行業解決方案,而藍色光標(300058)會是行業中較為收益的標的。 藍色光標是廣告營銷公司,主營業務包括為企業提供品牌管理、廣告設計、製作、代理、發佈業務等公司的客戶範圍較廣,擁有8大行業逾3000家客戶的服務經驗,其中遊戲、電商行業佔比相對較大(兩個行業佔收入佔比近7成)。 公司主要服務全案廣告代理,基於大數據服務能力,為客戶提供全方位數位廣告投放服務,包括 Data+,DSP 和「魯班」等多種產品,覆蓋國內和出海、線上和線下等多種管道,有效覆蓋目標人群;藍色光標集合公司多年經驗和方法打造了創意輔助系統,通過自助和人工服務混合模式實現全方位賦能。 公司在 AIGC 應用層面廣泛探索多種商業模式。技術層面,公司使用訓練集基於場景訓練已標籤的資料,並在專業領域擁有多個繪畫、品牌定位和詞量方面的著作專利,同時在內容方面也有範本和相應的積累,通過長期範本積累和全產業鏈覆蓋實現競爭壁壘。商業模式方面,公司主要將 AIGC 應用于用戶畫像生成、創意生成、客戶服務和客服品質方面均有所涉及,可以降低客戶工作量,並大幅緩解依靠長期經驗積累的創意生成所需時間。 藍色光標今年 3 月 公佈與 Microsoft 廣告達成戰略合作,並成為中國區官方代理商。4月公司已獲得微軟雲官方AI調用和訓練許可,意味著藍標可以官方調用ChatGPT服務。公司亦第一時間啟動了元宇宙 GPT-4 之旅。筆者認為基於藍色光標已有業務版圖與 GPT-4 的合作可能性包括以下幾項: 虛擬人:GPT-4 將為藍色光標打造一批具有個性和智慧,且對話內容詳實安全的虛擬人物,作為品牌形象或者社交媒體影響者,能夠更好地為各類客戶提供安全可控、人性化、 可定制的人際交流和服務,從而提升與客戶之間的互動性。 2) 虛擬物:GPT-4 將為藍色宇宙設計一系列具有創意和美感的虛擬物品,作為行銷禮品或者收藏品,不僅能夠根據圖像和文本輸入生成適合的描述和故事,還能夠根據使用者的行 為和回饋進行動態變化。...
一波三折的 藥明生物 回歸基本面分析 醫藥外包機構 (CXO) 藥明生物 (2269) 的股東于2022年可說是一波三折,自2021年7 月藥物評估中心 (CDE) 發佈了指南提倡臨床試驗標準升級後,股價便從高位開始回落,至今回檔最大幅度有逾七成。正當市場擔憂臨床試驗的政策收緊將影響CXO訂單的需求時,同年10月間有部分國內生物科技企業開始被美國列入黑名單,令逾半收入來自海外藥企的藥明生物成為中美關係轉差的指標之一。去年2月8日公司亦突然被列入未經核實清單 (UVL),管制了公司在美國方面產能相關的採購管道,更加惡化了中美關係對此全球化的CXO企業影響。自此公司股價與中美關係消息的敏感度可說是大大提高,去年9 月美國總統拜登支持本土生物醫藥供應鏈20億美元的投資計畫亦成為了巨大的不利消息,使股價再創新低。可見中美關係這些不確定性極高的政治因素,令股價表現變得非常波動,筆者因此曾把倉位全清,但現已重新投資並想藉此探討一下 藥明生物 的投資價值。 新冠疫情為CXO 企業帶來於抗疫產品研發及生產相關的大型訂單,使部分公司近年的收入增長大幅提升。然而,亦有部分公司因為國內疫情嚴峻導致臨床實驗進度慢於預期,可見行內的業績情況會有分化的現象。現時全球疫情變得可控,中國最近的防疫政策亦變得開放,新冠疫情相關的收入將會逐漸減少,CXO行業將進入正常化階段。同時, 藥明生物 早前位於上海及無錫的公司已陸續於UVL上移除,中美關係的疑慮暫告一段落,市場或可回歸基本面分析。 穩定而有品質的業績交付 藥明生物 是近年港股醫療保健相關板塊中基本面最穩定的股票之一,公司至今有逾六成的複合年增長率,而且穩定的利潤率表現及說到做到的管理層指引亦是公司吸引之處。公司過往受疫情影響為正面居多,高基數的歷史資料將使未來業績增速推至放緩現象,並進入正常化階段,暫時管理層相信藥明生物今年將仍可維持三成半以上的增長。值得留意的是,今年疫情相關的收入占比將低於一成,換句話說非疫情相關業務的增長將逾六成,可見藥明生物的增長點縱使于高基數的背景下仍可順利進入正常化階段。 一體化設計的技術平臺是公司重要的護城河,從藥物發現至生產全流程端到端的開發過程,使公司能夠在藥物試驗非常前期工作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IND) 時已獲取龐大數量的客戶,此「Follow-the-molecule」的策略將使客戶黏性大大提高,加上當藥物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後,其高昂的轉換成本 (Switching Cost) 亦讓客戶離開的機會降低,可見一體化技術平臺的行業門檻很高。在疫情期間,為客戶在DNA至IND的相關項目僅需6個月時間便完成,新冠疫情相關的緊急項目甚至刷新低於3個月的記錄,可見公司卓越的執行力將可獲得更多客戶的信任。成功的交付品質、可靠度及速度的記錄,讓公司推出的「Win-the-molecule」的外部引入項目策略奏效,提速了臨床後期的項目量增長。以收入及產能計畫規模計算, 藥明生物 現均是全球三甲之一,隨著臨床研發項目繼續推進,商業化項目 (CMO) 將是未來收入增長的另一重要動力。伴隨客戶專案上市是「Follow-the-molecule」策略的終點站,最大的里程碑收入及銷售分成都是在這個階段體現,自由現金流轉正的時間點亦隨之而來。 CDMO 行業增長的順風 藥明生物 的業績增速來自訂單變現成收入,產能亦是按照訂單所增加,公司產能規模於短短3年由疫情前五萬多升生物藥產能,提升至去年的二十多萬升,未來將規劃逾五十萬升生物藥產能 (2026年)。產能及收入規模能夠急速地於短時間內追趕海外企業如龍沙 (Lonza)、三星生物等巨頭,單從公司把握股價強勢的時機而多次進行配股,累積金額逾數十億美元可見,管理層的融資能力不容忽視。 除此之外,隨著最近許多生物技術公司因為開源節流而宣佈剝離/停用其製造工廠, 藥明生物 於疫情發生至今已並購了多個廠房。包括拜耳 (Bayer) 德國原液生產基地、輝瑞 (Pfizer) 杭州原液及製劑生產基地,國內的蘇橋生物、科望醫藥及和鉑醫藥 (2142) 的位於蘇州的廠房。管理層曾指出,海外收購廠房只是建廠三至四成的成本。現時的放緩的融資環境將藥企把資源投放在研發上,並減少重資產的投資,對於CXO的依賴度將可提升。藥明生物現正改善的自由現金流,將可讓公司在業務拓展方面 (並購) 更有本錢,同時回購股份提升價值。 總結 縱使醫藥行業近年受政策、疫情及中美關係所影響深遠,隨著政策轉趨常態化及溫和化,筆者認為國內藥企的競爭力將會慢慢浮現。如去年年尾科倫藥業 (002422)...
【美國 食品股 】通脹週期加速美國包裝食品行業發展 我認為美國包裝 食品股 有兩個主要的核心投資邏輯 【美國 食品股 】食品通脹帶動產品價格加速上升。根據 Neilson 行業資料,部份美國包裝食品企業漲價幅度達 到約按年 15-20%。雖然 2022 年上半年行業普遍毛利率呈現一定壓力,但部份糧食原材料期貨於 6 月份(例如:大豆/小麥/燕麥等等)已經出現價格明顯回落情況。預計部份企業未來毛利率 將會呈現修復過程能見度較高。 雖然行業普遍漲價幅度達到按年雙位元數,但仍然需要注意食品類型的競爭格局。由於部 份產品(例如:急凍食品等等)消費者對於價格敏感度較高,所以提價對於銷量影響較大。也需 要在選股中考慮到相關的因素。 包裝食品行業特徵: 包裝食品類型之間的提價能力差異。根據以下圖中 Neilson 行業資料, 普遍包裝食品企業分別錄得按年約 15-20%價格升幅。產品加價後對於銷量影響幅度(價格敏感 度)為比較重要分類。除品牌效應外,其產品類型的屬性 (例如: 在消費者心理上的可替代性) 都會 影響到消費者對於產品加價接受度。 推測消費者于不同產品的價格敏感度 我們認為於通脹比較嚴重的環境,企業無可避免需要進行比較大幅度提價以補償成本上漲。價格 彈性比較高的產品品類受到負面影響幅度較大。相反而言,價格彈性較低品類可能因此而受惠。 價格敏感度較低的產品: a). 冰鮮薯條 (Frozen Potatoes) 主要供應到 餐飲客戶,所以對於銷量影響相對較低。過 去受到疫情期間影響較大,Lamb Weston 為 主要供應冰鮮薯條的企業。 b). 寵物食品 (Pet Food) 由於美國過去疫情 期間寵物擁有量有所上升, 而導致寵物食品 的需求上升。由於一般寵物對於糧食習慣的 改變都比較複雜,...
出身自惠理(806)的「C基金」基金經理、鵬格斯資產管理首席投資總監李浩德接受訪問時表示,認為現時「北水大時代」在升浪的初段位置,未至於構成泡沫。基金去年尾開始投資滙豐(005),料受惠全球復蘇。另外他看好電動車和CRO行業,有投資Tesla(美:TSLA)、蔚來(美:NIO)、寧德時代(深:300750)和藥明生物(2269),以上股份亦是其10大持倉。 今年初開始,「北水」湧入港股市場,李浩德稱之為「排洪」,因為他留意到自去年下半年起,內地經濟表現和出口數字相對較好,似乎未受中美貿易戰和疫情影響,資本市場表現強勁,出現了人民幣較美元強的現象。自去年第4季,內地的政策偏向將資金流向其他國家,以紓緩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雖然中移動(941)和小米(1810)等被美國制裁,北水卻湧入大量買盤,支撐被制裁公司的股價,以致北水淨流入和港股成交額屢創新高。 李浩德預期「北水」流入香港會持續一段時間,比較2015年「港股大時代」,現時只是升浪的初段位置,未至於構成泡沫。他認為大市較「港股大時代」時健康,因為當時內地實體經濟表現差,人民幣又受壓,香港經濟反而比內地好,現時則相反。另外部份中資股在被美國制裁後,缺少外資參與,股價仍企穩,預期拜登上場,中美關係緩和,外資一旦有機會回到中國,相信股價升幅會更誇張。 「C基金」自2019年成立,不斷提升美股和新經濟股持倉,李浩德指投資會根據大環境而轉變,事實上去年新經濟股表現跑贏大市,因為疫情令到實體經濟差,股市表現好源於量化寬鬆(QE),以及息口低,資金慢慢流向股市,特別是新經濟股。他預料今年會炒全球復蘇概念,去年大部份行業因武漢肺炎而停擺,今年可以寄望有好轉,因此投資機會不再限於新經濟股。 今年炒全球復蘇概念 應部署舊經濟股 李浩德建議投資者今年可以投放7成資金在新經濟類股份,3成可以放在舊經濟股。他今年特別看好滙豐,現時亦為基金10大持股之1,因為銀行作為百業之母,會最受惠於全球復蘇概念。另外,他也建議投資者可以留意消費類股份。 去年在美國上市中概股股價表現理想,李浩德指因為中概股業績好,例如從事電商和社區團購的拼多多(美:PDD)和視頻平台B站(美:BILI)等;其次是因為去年初瑞幸等中概股(美:LKNCY)被指賬目造假,反而令更多人認識中概股,從而開始投資。今年盛傳會有多隻中概股來港第二上市,他建議香港投資者可以個別公司作研究,再率先投資美股,早著先機。 「C基金」的10大持股中有投資電動車公司Tesla、蔚來和鋰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李浩德指Tesla就好像蘋果手機一樣,即使市佔率第一,但手機市場仍有其他公司,例如華為和小米(1810)等,因此基金有投資蔚來,並認為內地新能源汽車市場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且市場已發展到不再需要單靠政府補貼。他認為蔚來很像小米,在營銷方面做得很好,並且在內地的電動車行業的起步算早,產量較其他國內新能源汽車公司多。 相信阿里會重回正軌 部署CRO、創新藥和醫療器械股 去年尾螞蟻上市觸礁,之後內地互聯網巨企又經歷反壟斷風波,訪問當日阿里巴巴(9988)創辦人馬雲自螞蟻上市觸礁後,2個月首度公開露面,刺激公司股價急升近1成。李浩德表示,螞蟻被內地金融部門要求整改,以及政治風險因素,令早前阿里系股價受壓,惟他認為阿里基本面很強,市場過份憂慮政治因素,就好像騰訊曾在2018年,成為解決內地青少年遊戲成癮問題的打擊對象,當時股價一度大跌,現時亦重回正軌。他相信阿里的問題不難解決,雖然基金較高峰時已減少注碼,但仍投放一定資金。 去年內地醫藥股曾受到帶量採購的影響,股價經歷一段時間的調整,惟李浩德仍看俏藥明生物的發展,「基本上就係代工嘅概念」。他認為從事CRO的藥明生物受到政策改變影響的機會最細,「無咁嚇親大家,但個需求都強勁」,亦受惠於疫情而增加訂單。除CRO外,「C基金」也有部署龍頭的創新藥,例如信達生物(1801)和百濟神州(6160) ,以及醫療器械股微創醫療(853)。
週一晚(23日)英國著名藥企阿斯利康 (AZN) 宣佈了市面上第三款新冠病毒疫苗的最新數據,雖然比早前Moderna (MRNA) 及輝瑞 (PFE) 的疫苗數據差,效率僅只得七成,但勝在儲存方式或可能更方便,在價格上可提供市場另類的選擇。整體來說,現時幾乎每周都有新的疫苗消息發放,讓市場更加確定明年經濟繼續復甦的可能性,儘管最近各地疫情再度惡化,但可見市場早已經放眼部署傳統舊經濟股一段時間。 油價從11月起持續反彈趨勢,疫苗利好航空股明年業務復甦,整體經濟向好亦憧憬石油需求增加,美國上市的油企都相繼反彈,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本周的會議將會是未來油價走勢的關鍵之一。此外,特斯拉 (TSLA) 進入標普500指數令股價再創新高,同時多間國內電動車企業,如蔚來 (NIO)、理想汽車 (LI) 及小鵬汽車 (XPEV) 等月中公佈第三季業績後都熱受追捧,尤其是小鵬汽車於上周末宣佈了自動駕駛技術大升級,明年將會推出首款搭載特斯拉行政總裁馬斯克並不看好的激光雷達的量產汽車,令該公司周一的股價急升逾三成。除了新能源汽車,其他新能源相關板塊,如光伏玻璃行業的熱度仍持續,信義光能 (00968) 本周首兩日便急升逾一成,筆者相信勢頭仍可持續,因此亦有高追。 另一邊廂,高風險的醫藥股變相是換馬的犧牲首選,就算是較強勢的外包研發機構 (CRO) 行業,如藥明生物 (02963)也出現了大成交的沽售,這些都是板塊進入寒冬的訊號,因此筆者看法變得更謹慎,不過仍會嘗試發掘行業下風當中的機會。 在投資部署上,筆者將會繼續實行三至四成舊經濟股的佔比,相信這個形勢會延續至明年。美股羅素2000指數本月至今的表現升逾18%,由此可見,市場現時偏好二三線股追落後,短期內將利好中小企的股價表現,龍頭科技股如騰訊 (00700)、阿里巴巴 (09988) 等或會出現短暫的橫移或調整,這是意料之內,唯對這些龍頭的中長綫看法不變。 作者為鵬格斯資產管理首席投資總監、證監會持牌人士、C基金—中國股票基金經理。C基金現時持有特斯拉、蔚來、信義光能、藥明生物、騰訊及阿里巴巴的長/短倉。以上純為個人意見,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