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亮點在「專利費」

Posted by: Pickers 11-08-2020 No Comments

隨着內地政策推動創新藥研發,帶量採購成為新常態,逼得大藥企改革營運模式,小型生物科技公司的數目也正在增加,令藥企的研發支出跟着員工及臨牀試驗的成本增加。醫藥外包服務讓企業的資本更有效率地運用,大藥企可以利用外包機構的專業,提高分子發現的成功率,小藥企亦可減少部分階段的資源投放,並專注在更核心的業務上,因此醫藥外包服務這條賽道的前途非常光明。

今年以來股價升逾七成

現在的港股,全球合同研究機構(CRO)龍頭之一的藥明康德(2359)的營運規模算是最大,總市值接近3000億元人民幣,今年股價表現升逾七成,每年收入約百億元人民幣,每年收入增長速度高於內地大藥企平均的兩成增速,估值相對較昂貴。藥明康德的業務涉及面廣,公司主張小分子藥物一站式的服務平台,在中美地區提供實驗室服務,還有臨牀研究服務及合同開發生產服務(CDMO)。客戶包括環球藥企、生物科技公司、醫院、研究所等,無論在藥物發現、臨牀試驗前後及藥物製造的階段都會有生意來往,因此對勞動力需求很大,去年公司僱員數目逾21,000人。

藥明康德的收入模式分為客戶定制服務(FFS)及全時當量服務(FTE),公司的主要穩定收入來源來自FFS模式,簡單來說是客戶定制任務給你,只要達到要求便可收取服務費。另外,當客戶使用平台並進入另一重要藥物開發過程,如完成重要的發現、研發或生產階段等,公司有權收取進度費用,作為額外的收入來源。公司只會在成本難以控制的情况下,才會採用FTE模式處理項目,並以每名僱員的工作時間收取固定費率。

雖然以上這些模式看似沒有特別之處,但其實藥明康德還有個收費模式叫「專利費」(銷售分成),當公司協助客戶藥物成功商業化時,會以藥物銷售的若干百分比收取專利費。市面上有些藥物每年銷售是逾百億美元的,因此這個專利費為藥明康德帶來巨大的想像空間。藥明康德暫時已進入臨牀試驗的項目不多,截至去年分別只有6個及1個項目處於II及III期臨牀試驗,但有38個項目正處於1期臨牀試驗,隨着新增客戶的數量逐漸增加,藥明康德獲取銷售分成的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未受疫情影響 第2季業績反彈

儘管在新冠疫情影響下,成功控制成本讓藥明康德第二季業績反彈過來,內地的實驗室服務及CDMO現已完全恢復運作,因此強勁的收入增速更比預期好。由於公司有約六成收入來自美國客戶,中美關係惡化或是公司面臨的短期挑戰,但長遠無礙CRO/CDMO的行業發展,畢竟環球藥企正面對着研發收益下滑及專利懸崖的風險,因此筆者認為藥明康德的「一體化、端到端」的平台理念將會成功。

(C基金現時持有藥明康德的長/短倉。以上純為個人意見,不構成投資建議)

C基金基金經理

[李浩德 深C熟慮]

Pickers | Hong Kong | Hedge Fund

Send this to a friend